全球首颗6G验证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发射成功,中国通信行业再次完成太赫兹通信领域突破,此次研制发射的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是太赫兹通信在空间应用场景下的首次技术验证,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探索太赫兹空间通信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

随着5G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日渐火热,下一代通信技术也逐步提上日程,这就是世界范围内已经讨论许久的太赫兹技术。与其他频率的电磁波相比,太赫兹波的特性更为与众不同,如高穿透性、吸水性、瞬态性、光谱特征的唯一性与相干机制等。上述特性使得太赫兹波能够快速穿透多种不含水的电材料,且由于与其他电波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干特性,能够有效进行物质识别。

在通信领域内,太赫兹波的高频率、窄波束、强穿透力等特性,能够有效地解决带宽受限与可靠传输问题,因而,相比于微波与光波,太赫兹波更适合保密通信、 空间通信等军事通信的特殊场景。所以说太赫兹通信技术相对于当前5G通信技术的明显民用特征,在军用范围上的应用则更加明显。

在本次6G实验卫星发射之前,美国是太赫兹技术研究的领军国家,开展研究最早,研究领域覆盖最为全面。2004年,美国提出 “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太赫兹技术就位列其中。2006 年,“国防重点科学”也将太赫兹技术纳入其中。十几年来,美国的大学、研究所、公司等在各个领域进行太赫兹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优秀的技术成果。 在太赫兹通信技术领域,2017年,布朗大学研发实现了 50 Gb/s通信速率,与现有的 4G 移动网络相比,速度提升了约 100 倍。这一研究成果,使得太赫兹技术成为了未来 6G 移动网络的关键技术。

我国的太赫兹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速无线通信领域,面向 5G与 6G 的通信需求,研发高频的太赫兹通信系统。主要的研究频段为 220GHz与 340GHz。2012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 340GHz 实验完成了3Gbps的实时通信,传输距离达50m。 2019 年,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在 220GHz研发太赫兹全双工通信系统,仿真实现了正交模转换器和分谐波混频器,有效验证了系统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

电子科技大学一直是国内高端通信领域的领军者,这次由电子科技大学领头研发的太赫兹通信技术成功进入试验环节,标志着在下一代通信技术中再次取得阶段性突破。本次试验卫星直接以“电子科技大学号”进行命名,电子科技大学贡献可见一斑,该校被称为“中国电子类院校排头兵”实在是名不虚传。

由于太赫兹波与微波波束相比,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可以用作专门的保密通信,尤其适用于大容量短距离的战场保密通信需求。保密通信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战时的隐蔽通信,用于配合隐形战车、隐形战机等地面与空中的作战设备,形成空间地面相结合的隐形作战系统。二是短距离的定向通信,即战场环境中的 25km之内的通信,该距离内的通信通常为定向保密通信,主要用于作战设备的群组及编队间的内部通信。可以说太赫兹技术是中国未来远程控制隐身无人机打击集群的关键技术,这次太赫兹技术突破对于无人机技术本就世界领先的中国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无人机应用场景大大增加。

相对于欧美日本的高调宣传,中国太赫兹通信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低调无比,但是这次真的算得上是一鸣惊人。这背后科研人员付出的多少心血咱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正是这些默默贡献的技术人员突破技术壁垒创建了一个又一个引领世界的科技高峰,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佩。

关键词: 中国,6g卫星